考试利器

多角度思考问题?能落地才是王道!

来源:www.jint.cn 2018-05-08 作者:织梦

    你一定常常听到“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已经听到发臭……但真正给你一块儿内容,要你多角度做出选题,你却不知从何处下手,或者有了选题,却做不出内容!多角度思考,不能顺利落地,就只能是空想,把思考落实到实际成果才是王道。


    说到这里,我要结合我去年下半年突然迷上了《聊斋》,想做一个《聊斋》的思维导图专题整理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了。
 
    初筹——当时想了两个思路:
 
    一是时间线。按照《聊斋》里故事的发生时间把《聊斋》整理成编年的历史故事集;
 
    二是地点线。按照《聊斋》里故事的发生地点把《聊斋》整理成地方文化旅游故事集。
 
    这两个思路的起因是,一部分的《聊斋》故事确实有明确的时间,如“明末”、“清初”、“某位皇帝年号年间”甚至是很精确的“皇帝年号+XX年”,还有许多故事中所记载的人物,在正史中确实有史料可查,可以借以推出大致的年代。综合以上这些时间标签确实足以撑起《聊斋》的编年录;地点线的思考,则是因为多数的《聊斋》故事都有明确的省份、府名、县名,甚至有的还精确到村镇名。这些地点标签也足以撑起《聊斋》的地方文化故事录。这便是我最初的思考。
 
    初尝试
 
    经过以上的初步思考,我开始入手阅读并整理《聊斋》,我所用的软件是IMIND(一款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最初,我将时间线与地点线做在了同一张导图里。但随着整理的不断推进,我发现《聊斋》的时间、地点框架很大,大到我的IMIND文件在打开的瞬间崩溃,原本用于整理思维的导图也杂乱不堪,于是,我开始将时间线与地点线分别做在两张图里。
 
    这个转变,发生在我做原来的图做了近两个月之后,突然醒悟,导图的杂乱不是因为我只做导图的技能太差,而是众多跨了多个地点、多个时间段的故事让思维导图实在无法保持清晰的面目(因为线路混乱,就像史书的编年体和纪传体,只能彼此独立,不可完全杂糅)。
 
    正式的实践
 
    两张不同领域导图的存在让导图免去了一图多用的杂乱,但到了导图制作过半的时候,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也或者说新的思路:
 
因为有些人物在作者的故事中曾出现多次,如毕济有、唐济武、孙禹年、孙景夏等人。这些人物分别有多个故事与其相关,于是我便又想到在原有的时间、地点线外再增加一个人物专题整理;继而,我又想到了更多的元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