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利器

蒋方舟:读书解决了我的恋爱问题

来源:www.jint.cn 2018-05-03 作者:蒋方舟

  我青春期的阅读
    其实是一直在寻求某种特性
 
    小时候的阅读很有意思,我不知道是因为物质过于贫瘠还是怎么样,总觉得那么一点点非常仅有的一些读物,一些方块,一些字和一些情节,就能构造你这个精神世界的很大的一部分快乐的来源。我一直试想,如果我生在现在,我可能很难从单纯的读书当中获得乐趣,因为当下可获得乐趣的东西太多了。
 
    因为小时候的阅读经验,我觉得其实会有一点读书越来越去试图向大人证明原来我还可以读这个,包括像张爱玲写过,她的亲戚来看她,她表演续写《红楼梦》怎么样,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表演和炫耀。
 
    这就导致我后来读书越来越难,像尼采、昆德拉等等,使得自己有一种半疯不疯的状态,我自己也非常享受这种半疯不疯的状态。高中的时候,每次在食堂或者别的地方排队都拿着一本书看,常常被同学看不起,觉得不知道你在装什么。
 
    我后来发现我青春期的阅读,其实是一直在寻求某种特性,或者读书给我带来的是某种特殊性。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依然处在这个阶段或者有这样的感受,读书是可以把你和周围人区别开的一种方式,你在书中寻找的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尼采之类的,就是因为我精神上也有非常疯狂的一面,能够和他契合。
    
 现在更快乐的是
    在阅读中找到人类的共性
 
    读书目的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我现在进入穿成这样的时期,自己读书的心态不再是寻求特性,而是寻求共性。我不再是当看到书里面哪一点让我非常想挑战,或者是非常让我觉得与众不同,就觉得兴奋。更多的是,当在书中找到一些人类的共性,我自己的共性的时候,会觉得高兴。
 
    某种程度上,我从一个骄傲的读者,变成了一个更为谦虚的读者。读书的时候,我偶尔会看豆瓣的书评,有时就想这书评应该是年轻人写的。比如他们经常会说,本来期待我在这本书里面读到什么,发现这个期待落空了。
 
    我当时很喜欢《耶路撒冷三千年》,就去豆瓣看书评。结果看到很多差评,就是有一些人希望了解耶路撒冷的风土人情,当做旅游的指南,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或者期待看到什么,落空了。或者他们对作者的一些看法提出了挑战,说你这样写是不对的,我以我的生活经验,我有朋友就是怎么样,他们不断以自己的个性去挑战作者。
 
每次看到这样的评价,我会觉得还是太年轻了,到了我这种年纪之后,当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