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在预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www.jint.cn 2021-05-28 作者:精英特

预习和复习,一个是学习前的热身,另一个是学习后的反刍,二者就像速读与记忆一样,相辅相成。

之前的文章我们介绍过不少关于预习和复习的方法,所以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主要想提醒大家在预习和复习中,注意下面这些问题,能更有助于你掌握正确预习和复习方法,提升效率。
 
一、预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很多人对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认为预习可有可无,不过恕我基于自己的观察,做个粗浅的结论:能否科学、高效地预习,经常是尖子生与中等生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礼记·中庸》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任何事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就容易成功;而如果没有准备,则容易失败。读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充分地吸纳课堂所学,就需要事先(课前)“有所准备”,做好预习。
 
基于预习的重要作用,下面,我来和各位分享预习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预习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要有时间限制。
 
之所以要限制预习时长,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我们的日常学习时间有限,如果预习占用的时间过多,我们用于完成当日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的时间势必被压缩,甚至熬到深夜还可能没法收尾,导致身心俱疲,影响更长期的学习状态;

二是预习不是“深度学习”,无须面面俱到、锱铢必较。预习时弄懂每一个知识点非但不现实,还可能因为自学不力而感到挫败。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建议每天每门功课的预习时间最好是高效无干扰预习15—30分钟即可。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醒:预习一定安排在完成当天作业和复习之后进行,因为知识点是逐步递进、环环相扣的,只有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夯实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预习打下牢固基础。
 
2.预习不是盲目的,要制定合理的目标
 
预习绝非是拿出个把小时的整块时间来“发奋苦读”、靠一己之力深度攻克所有新课知识点。预习有三个核心目标:
 
促进旧知识内化。预习的第一要务,是温习和巩固旧知识,尽量消除遗留的知识盲点、疑难问题,才不至于一头雾水地开始同新知识打交道。
 
与新知识“混个脸熟”。预习不是“透彻自学”,所以在预习时通读一遍关键的章节、段落,可以暂时“不求甚解”,只需先熟悉一下新知识点的“大致长相”,“浅尝辄止”,就可以了。
 
发现最难知识点。预习新课时一定会遇到让你觉得理解困难,甚至感到一头雾水的内容,这时候千万不要沮丧、苦恼。因为预习时学不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此时你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无遗漏地发现和总结最棘手的新知识点,在之后上课时尽力听懂。
 
二、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并不是拿到一本书通篇再学习,复习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复习应当是有计划安排和策略地有序进行,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比如,在复习中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就非常有效:
 
1.分阶段复习
 
复习,不是考前爆肝熬通宵,也不是临时抱佛脚,而应该成为一项平日里不断持续的学习活动。比如,上完新课后、周末有空时,以及考试前,都该抽时间复习。具体如何做呢?建议可以将复习习惯拆分为 “小复习”“中复习”“大复习”和“大考前复习”四种阶段性复习。
 
2.关键词串联回忆复习
 
从一个关键词起步,以点到线、以线带面,逐步完成对一整套关联知识点的复习。关键词串联回忆法可以帮助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挖到最细致的知识内核,从外向内地将一系列知识复习充分。
 
如果将延伸的知识点写在纸上,还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画起来也非常简单,而且有较高趣味性,可以帮你训练处缜密、有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互考复习
 
除了选择安静地复习方式外,建议还可以尝试寻找合适的学习搭档组成复习小组,定期通过提问互考等方式,一起清除知识弱点、盲点。
 
“小组互考复习法”的步骤并不复杂:
 
第一步,找2—3个同学组成日常复习小组,这些和你组队的同学应该尽量满足“三个相似”:·学习成绩与排名相似、·学习动力与习惯相似、·复习日程安排相似。
 
第二步,制订一份“团体复习计划”,包括碰面时间、地点、复习科目、每次会面的复习安排等。
 
第三步,在每次小组复习前,提前花一定的时间(比如1小时),独自过一遍当周的知识点,边复习边筛选,总结好自己认为最难的问题——即包括你已经啃下来,但之后还需温习巩固的硬骨头,还有凭一己之力还未能解决的疑难杂症。
 
带着这份问题清单去和小组成员们碰面,花1—2小时进行“互考”,每个人轮流出题,在互问互答的过程中不但获得帮助,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也通过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来夯实基础,有时还能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知识盲区。

通过组员们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考交流,你就可以把查漏补缺做到极致,不留任何“漏网之鱼”。
 
总之,预习和复习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我们应该用“朴实无华”的复习方法,夯实学习基础,在考试中披荆斩棘、获取高分,而无需标新立异、刻意地尝试某些听上去很独特、很“神”的方法,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