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训练

如何才能做到持续的自律?

来源:网络 2020-02-18 作者:未知

 所谓自律,就是自我能够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行动中去。
 
自律意味着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在某一时间段内做“对”的事,这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不懈的行动,自律的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即使很多时候会发现大多的努力其实不过是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但仍然坚持不懈。
 
毕淑敏在她的小说《女心理师》里说“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而那些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就好像咖啡里的水一样重要。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有多自律,他的成功机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毫无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不仅现实中如此,连故事中都是如此。仔细注意就会发现,所有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的主角都是充满了自律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更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基督山伯爵》中的爱德蒙·邓蒂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越狱》中的迈克尔·斯科菲尔德,这不是编故事的人胡说八道,而是,只有这样才最真实。
 
仔细观察一下,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负面品质其实都是缺乏自律的体现,或者说是由于缺乏自律而缺乏耐心的结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几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是人类的天性。
 
《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人类,而事实上应该是人类创造了上帝才对。所以,上帝才有了人类的基本特征,做什么事都“速成”,创造这个世界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搞定,然后他就跟所有人一样迫不及待的休息去了。在科学的今天,中学课本上就印着:“据推测,地球已经存活了46亿年。”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

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

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

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

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

成见和偏见,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自律究竟从何而来呢?
 
1.自律来自于有明确的目标,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有个马拉松运动员,叫山田本一,似乎能够告诉我们答案。他在自传中如此说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2.自律来自于能持续的行动,即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要做到自律,必须有强劲的行动力,脑海里想要做什么事,就立即行动起来,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打败一切懒惰的有力武器。因此,当制定了目标和计划时,不要犹豫,不要拖延,即刻行动起来。正如羊皮卷中的一段话: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我现在就付诸行动,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3.自律来自于对自我的了解,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于自律是及其重要的,很多人在行动没开始前就选择放弃,无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现实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准确,久而久之,挫败感就会形成,同时会通过拖延来自我欺骗。因此与自己交朋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好自己所能做好的事,自律便会随之而来。
 
归根结底,想要自律,就要有耐心,不气馁,不盲目,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行动中去,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