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训练

你还在让记忆力背锅吗?

来源:www.jint.cn 2021-03-01 作者:高晓

人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端看我们开发了多少。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因为一点小事便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

有时候是突然想提个问题,被人一打岔便忘记,有时候是打定主意要做某件事,到点了却忘记,有时候是阅读一本书,到读完考试看到相关题目时,只觉得似曾相识却记不真确……

 
这一切,我们都习惯性地归结于记忆力出了问题。而其实,前两个是记忆提取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没记住,相信你也有本来怎么也想不起的事,过段时间却突然就想到了的经历。而阅读却记不真切的现象,妥妥的则是记忆力背锅了,究其根源,造成我们阅读完看到相关知识点觉得相似却不敢确认的原因,是我们的阅读方法不对。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讲究阅读的科学性,对阅读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明确,这类人往往还停留在传统阅读习惯中。常见的传统阅读方式有大声朗读和指字阅读,前者因声音拖慢阅读速度,而后者则只局限于内容字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回忆下从小学到高中,老师用棍子指字教学是否只发生在小学语文阶段呢。因为这时候年龄认知限制,导致我们学习语文主要目的是认字并记住字形,而不是字意。我们自己也大概只有认字不全的时候,才需要拿着带拼音的漫画书,一个字一个字指向阅读。

如果在以记忆为主的阅读中,我们还是依靠手指移动阅读,手的移动速度跟不上眼光的速度,势必会拖慢我们的阅读速度。同时,更多地关注了字面认识也容易使得阅读内容记忆不真确。

与手指向阅读相似的,因声音的速度影响,大声朗读的速度也比不上眼脑直映的快速阅读速度,在记忆这方面,也因为精力被朗读瓜分,导致在提取时不如照相机式的眼脑直映方式容易。

当然,也不是说大声朗读一无是处,在我们培养语感时,大声朗读确实高效。但以记忆为主的阅读中,则需要我们以记忆为主,克服常年早读积累的朗读习惯。我们可以尝试在记忆阅读时,含一块口香糖,如此尝试两三次,再把口香糖这个外力摘除,慢慢地我们就会养成不出声阅读的习惯。

到了既不依靠逐字指向性阅读,也不依赖大声朗读的阶段,我们距离科学阅读习惯还差一步理解性阅读。我们是理解阅读还是机械性阅读很容易判断,如果自己在遇到需要阅读过的材料时,能够及时提取而非似是而非的犹豫不决,就证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是理解性阅读。

之所以要理解阅读,也是为了把属于作者的文字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思想,人对于思考过的内容,往往记忆准确。这种理解性阅读方式让大学已经毕业五年的我,仍然记得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字字句句都记得清楚。只因最初学习这篇词时,理解了苏轼借景怀古的写作手法,以及他对周瑜此般英雄人物的敬佩及盼念,还有对自己已生华发之年郁不得志的惋惜。如果单纯靠一遍遍读词而非深层理解,时隔这么多年,在只能看到后半句时,恐只有似曾相识不识记的感觉。

记忆力好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相信自己记得住,非理解阅读造成的无法确切记忆,就不要再让记忆力差来背锅了吧。记忆力没差时,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也许就会收获记住的惊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速记技巧都是建立在速读技巧之上的原因了。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