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浅谈阅读中摘抄的好处

来源:网络 2020-11-29 作者:马行空

 

从古今中外许多学者的治学经验来看,“摘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的主张。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也说: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更强调说:“多读多抄,这二者必须保证的。”
 
我认为摘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摘抄有利于记忆。

抄录的时候,手、脑、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抄东西的印象就比较深。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说得就是个道理。

欧阳修深得抄书的好处,《神宗实录•欧阳修传》中说他邻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竟而成诵,虽未免夸张了些,但从中可以看到,抄书确实 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

近人孙德谦则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为“抄读”,他在所著的《古文读法略例》中说:“自一经手抄,当时意即专注,可使过目不忘。较之泛泛浏览迥乎不同,吾是以抄读之为益宏多也。”“好记忆不如勤笔头。”这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其二,摘抄有利于理解。

许多好文章,立意高深,构思巧妙、布局严谨,用词精当,一般非一眼看过就能真正理解。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摘抄,就有充分的时间逐字逐句地咀嚼、玩味,深刻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
 
其三,摘抄有利于积累资料、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读书时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把它摘抄下来,日积月累,将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掌握了大量资料,还可以归纳分类,分析研究,集众家之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写文章时,也就会左右逢源,材料充足,思路开阔。
 
邓拓同志的《燕山夜话》内容精湛,形式活泼, 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 包罗万象,似乎是作者随手拈来皆成文章,殊不知作者也是下了一番摘抄工夫的。

他平时读书报杂志,往往带着一个小本子,把有用的东西随手记下来。邓拓同志抄录和剪存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他形象地把摘抄工作比喻为"农民拾粪肥"。
 
毛泽东年轻时深知摘抄的好处,他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每读一书必做摘录、眉批,真正 做到了他的老师徐特立所教诲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为撰写《中国小说史略》 ,曾经抄录了分散在各种各样书籍中的唐以前的小说,陆续抄写并校勘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为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家姚雪垠为了写作历史小说《李自成》,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用蝇头小楷抄写了两万多张卡片;

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能写出《海底二万里》等名著,与他摘抄的两万五千多本笔记是分不开的。
 
由以上中外著名作家在读书创作方面的事例足可证明:阅读摘抄,受益匪浅。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