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杰克现象”及改善策略

来源:www.jint.cn 2019-01-16 作者:精英特

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是说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埋怨他过分地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纸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能使他百看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教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杰克常常抱怨课文太没味道,不精彩、没意思而难以醉读。

杰克对待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经专家研究,认为杰克的阅读是休闲式阅读,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正是这种对待阅读的心理倾向,决定了杰克在家里和校内阅读兴趣的巨大反差。

 

类似杰克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阅读课上比比皆是——他们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课堂阅读效率低下。相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这些学生却个个捧着杂志和报纸在津津有味地读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期待”已经得到满足,而教师又不能适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仍然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训练,机械模仿,仅把学生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恰恰也反映了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值得我们深思。

小编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阅读教学。

1.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

学生不愿意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内外阅读,是因为对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缺乏阅读认同。想要学生愿意去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把课文阅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选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任务性阅读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例如,在每一个学习任务性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还可以指导他们写出阅读体会等。

2.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表现。如果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就会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就会积极地阅读,并自主选择材料,扩大知识面。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要求就要有层次性,不能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阅读信心。
 
 

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精读课文后,问学生:“你们还见过别的瀑布吗?”一听到此问题,学生都来了兴趣,有的说,我们的花果山就有瀑布,有的说,我见过渔湾瀑布。还有的说,我去过九寨沟,九寨沟里有许多瀑布。接着发动学生讨论:黄果树瀑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区,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下,并阅读一下,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通过《黄果树瀑布》课文的阅读,引申到课外关于我国自然风光介绍的文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激发阅读动机

有了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和需要阅读。需要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称赞。在课堂上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兴奋的状态中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负荆请罪》是历史课本剧,情节感人又适合学生表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表演剧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表演。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表演,就在课后反复阅读课文,甚至还会请人指导阅读和表演。结束后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者。通过表演激发阅读动机,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以读为主,呼唤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①读中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一阶段,要强化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去整体感知,从而获得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朗朗上口。

②读中领悟

1.悟其意。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学生难以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在教学中,可先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闰土心里有哪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海边有如许五彩的贝壳,西瓜田里有这样危险的经历……再从这些记叙性的文字中可以领悟到农村生活多么丰富多彩,闰土的眼界多么开阔。最后,让学生体会“我和往常的朋友”却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