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利器

《如何阅读一本书》(34):发现作者的意图

来源:《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9-06-26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在这一章,我们还想再讨论另一条阅读规则。这个规则可以说得简短一点,只需要一点解释,不需要举例。
 
如果你已经在运用规则二跟规则三了的话,那这一条规则就不过是换种说法而已。但是重复说明这个规则很有帮助,你可以借此用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全书与各个重要部分。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就像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给你他工作的果实,也就是答案。不论他会不会这么做,尤其是不会的情况,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从某方面来说,你可以看出这个规则是在重复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在你掌握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和重要部分的时候已经做过了。然而,这个规则的确可以帮你做好这些事。换句话说,遵守规则四,能让你和遵守前两条规则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虽然你对这个规则还不像其他两个规则一样熟悉,但这个规则确实能帮助你应对一些很困难的书。但我们要强调一点:我们不希望你落入批评家所认为的“意图谬误"(intentionalfallacy)。

这种谬误就是你认为自己可以从作者所写的作品中看透他的内心。这样的状况特别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譬如,想从《哈姆雷特》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心理,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然而,就真是一本诗集,这个规则也能极有助于你说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论说性的书来说,这个规则的好处当然就更明显。
 
但是,大多数读者不论其他技巧有多熟练,还是会忽略这个规则。结果,他们对一本书的主题或重点就可能很不清楚,当然,所列出的架构也是一团混乱。他们看不清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整本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整体精神。他们所理解的整本书的骨架,也欠缺这个骨架最后想说明的目的。
 
如果你能知道每个人都会问的一些问题,你就懂得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这个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这些问题还不够详尽,但是不论阅读理论性还是实用性的书,这些都是经常会出现的典型问题。这会帮助你发现一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富有想像力的文学作品时,这些问题要稍作调整,但还是非常有用。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