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进行有效预习,是提高成绩的起点

来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2021-11-29 作者:果子

在学校中,老师常常耳提面命我们“课前要预习、上课要听讲、课后要复习”,可是能做到课前预习的人却很少。很多同学认为预习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考前进行复习就足够了。还有的同学知道预习有用,却因为懒惰而不付诸行动。殊不知,这就是尖子生和中等生拉开距离的第一步。

《礼记·中庸》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就容易成功,而如果没有准备,就容易失败。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理解和吸纳课堂所学,就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

在预习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预习时长

首先,我们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毕竟有限,如果预习占用的时间过长,那么留给我们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和休息的时间就会被压缩,长此以往不光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影响学习状态,养成预习习惯也的目标也难以达成了,简直是得不偿失。

其次,预习毕竟不是“自学”,我们不需要在预习的时候就将内容全都搞懂,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和时长复习才是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如果预习时间过长,难免不自觉的深入每个知识点,但是新知识往往难以靠自己就掌握,这不仅耗费了时间,还会因自学不力而感到挫败。

所以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预习内容也不必过深、不必面面俱到,将预习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即可。如果你掌握了快速阅读,那么你将大大提高预习效率,或是缩短预习所需的时间。预习时机最好能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和复习之后,因为知识点的学习往往是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只有把前面的知识都掌握了,才能为后面的预习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了解预习的目的

我们要预习的内容通常是前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延伸,所以预习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温习和巩固旧知识,尽量消除前一课程中留下的知识盲点,才不至于在看到新知识的时候一头雾水,无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预习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大致熟悉新知识的“样子”。前面也说过,预习毕竟不是自学,我们无法靠预习就将新知识点完全掌握,这既不现实,也不必要。所以预习时大致阅读一下关键段落和章节,浅尝辄止就可以了。

预习的第三个目的,发现新章节中的知识难点。预习时如果遇到让你感到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千万不要沮丧和焦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且恰恰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带着这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上课时着重听取老师的讲解,将其攻克。

三、怎样预习

1.预习前快速复习:就是在预习时先抽一点时间,快速复习之前课程的核心内容。假如你计划预习20分钟,那么可以先抽5分钟左右,来回看一下之前所学的内容,如果之前所学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很扎实了,也可以适当缩短快速复习的时间。

2.化抽象为具象:我们在预习和学习理科内容时,常常会被大量抽象的公式搞晕,或者记住了公式,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套用。在预习和记忆这些公式时,就可以将抽象公式放入到具体习题中来理解,难度就会降低许多。

3.边动笔边预习:在预习时可以准备两支颜色不同的笔,一支笔在预习时基本能弄明白的知识点旁边做个记号,或者做一行简单的备注,旨在提示自己:这个知识点问题不大,我基本搞懂了,上课时跟着老师的讲解再捋一遍就稳稳的了。

另一支笔则用来标注预习时难以理解,或是还有疑惑的知识点。在预习时因为对知识点的不了解,所产生的疑惑可能也不够清晰,所以如果对此有任何疑惑,就可以用这支笔将它标注出来,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

延伸阅读:怎么做读书笔记,有哪些做读书笔记的好方法?

最后不得不提醒大家的是,预习时要杜绝“想当然”,不要轻易的觉得“看了一遍大概懂了”就掌握了这个新的知识点。也不要因为做了预习,就沾沾自喜,上课时觉得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不认真听讲。预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吸收和掌握上课时老师要讲的知识,切不可顾此失彼。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