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

来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2021-11-15 作者:麦田

    人的一生可以读多少本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统计数据。根据2020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以此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可以阅读约8本书,如果能阅读50年,那么一生也就是阅读400本。这个数字对于一生来说已然不多,但如果提交的数据是读者自我报告的,那么这个结果可能仍然高估了。

    有的人会说,我一年读的书远不止这几本,这个平均值并不能代表个体,那么我们还可以尝试另一个算法。假设不考虑书籍难度和种类的情况下,正常人阅读的速读约为每分钟250字,一本书的平均字数约为15万字,每天阅读约2个小时。那么读完一本书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年大约可以看50本书。假设他可以阅读60年,那么他一生能够读大约3000本书,而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藏书就有几万册。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每天坚持阅读,一生也只能读完一个小型图书馆十分之一的书。不禁让人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一倍甚至几倍的阅读量,比如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以“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为例,假如能够坚持每天1-2个小时的训练,一个月左右即可将阅读速度提升至每分钟2500字左右,那么同之前每分钟约250字的传统阅读速度相比,就快了10倍。这样一来,一生能读的书籍量也就可以成倍增加了。

    和浩如烟海的书籍相比,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可以阅读的书籍仍然不多。市面上的书不光多,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新书出版,这些出版物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靠“复制”和“粘贴”拼凑出来的伪书。比如《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这本书,看似励志且一版再版,实则连书名都禁不起推敲,因为实际上,哈佛的图书馆没有一个会开到凌晨四点半。如果将时间花费在这类书籍上无疑是在浪费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在挑选书籍时理智的选择看还是不看。

    那么,要如培养我们的鉴别能力呢?在阅读初期,我们可以依赖一些客观指标来帮助鉴别。当我们在某个领域已经非常熟悉时,所积累的经验就可以帮我们进一步鉴别了。下面提供几个客观指标供大家参考。

 一、看作者

    好的作者在创作时更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大部分名留青史的作家,一生所出的书籍能够为我们所熟知的通常也就一两本,如四大名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高产和高品质在写作上通常是矛盾的,不管作者多么聪明和勤奋,在写作时都要面临时间、体力上的制约。如果一个作者一年出五六本书甚至更多,那么我们几乎可以判断,他的作品质量都不高。

    如果作者是当代专业人士,那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①是看作者的教育背景,如果作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学历背景很好,那么其作品基本不会太差。②看作者的经历和资历,也就是他所在领域的工作时间和成绩。每一个专业通常有自己的进阶之路和规则,通过了解作者在其中的经历,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水平如何。

 二、看出版社

    优秀的出版社经历了市场的洗礼,能够广受好评且屹立不倒的,绝非浪得虚名。这些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往往有着独到的眼光和一流的品味,能够辨别出好的作品。并且为了追求品质,不会只从利益出发,而吸纳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因此挑选好的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可以帮我们过滤掉一些不好的书。

 三、看市场反馈

    书籍在市场上的反馈可以从印刷版次、印刷次数、网站评分、读者点评等方面来看。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品质。一本广受好评的书通常会多次改版和印刷,各个读书网站也可以查看到对书籍的评价,和许多读者对书籍做出的评价和感想,虽然评价中可能会有水分,或是和读者水平素质有关,但是看得多了,我们也能够鉴别出评价的真实度和好坏。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