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利器

《如何阅读一本书》(56):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来源:《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9-10-22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我们刚谈过的前面三个批评点,是与作者的声明与论述有关的,让我们谈一下读者可以采取的第四个批评点,这是在讨论作者是否实际完成了他的计划,也就是对于他的工作能否交待的满意度。

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先澄清一件事,如果你说你读懂了,而你却找不出证据来支持前面任何一个批评点的话,这时你就有义务要同意作者的任何论点,这时你完全没有自主权,你没有什么神圣的权利可以决定同意或不同意。

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你不能像很多学生或其他人说的:“你的前提都没有错,推论也没问题,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结论。”这时候你惟一能说的可能只是你“不喜欢”这个结论,你并不是在反对。你只在表达你的情绪或偏见。

如果你已经被说服了,就该承认。(如果你无法提出证据来支持前三项批评点,但仍然觉得没有被作者说服,可能在一开始时你就不该说你已经读懂了这本书。)

前面三个批评点与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有关,这些是作者开始写作时要用来解决问题的要素,第四点,这本书是否完整了,与整本书的架构有关。
 
(4)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但这还不够去说一本书是不完整的。

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人是有限的,他们所做的任何工作也都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因此,作这样的评论是毫无意义的。除非读者能精确地指出书中的问题点,不论是来自他自己的努力求知,或是靠其他的书帮忙,才能作这样的批评。

让我们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关政府形态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因为他受时代的限制,以及他错误地接受奴隶制度,亚里士多德没有想到,或说构想到,真正的民主架构在人民的普选权。他也没法想像到代议政治与现代的联邦体制,如果有的话,他的分析应该延伸到这些政治现实才行。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也是叙述不完整,因为欧几里得没想到平行线之间其他的公理,现代几何学提出了其他的假设,补足了这个缺陷,杜威的《如何思考》,关于思考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因为他没有提到在阅读时产生的思考,在老师指导之下的思考,以及在研究发现时所产生的思考。对相信人类永生的基督徒而言,埃比克泰德或奥勒留有关人类幸福的论述也是不完整的。

严格来说,第四点并不能作为不同意一个作者的根据。我们只能就作者的成就是有限的这一点而站在对立面上,然而,当读者找不出任何理由提出其他批评点而同意一本书的部分理论时,或许会因为这第四点,关于一本书是不完整的论点,而暂缓评论整本书,站在读者的立场,暂缓评论一本书就是表示作者并没有完全解决他提出的问题。

阅读同样领域的书,可以用这四种评论的标准来作比较。

如果一本书能比另一本书说出较多的事实,错误也较少,就比较好一点,但如果我们想要借读书来增进知识,显然一本能对主题作最完整叙述的书是最好的,这位作者可能会缺乏其他作者所拥有的知识;

这位作者所犯的错误,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绝不会发生的;即使是相同的根据,这位作者的说服力也可能比不上另一位作者。

但是唯有比较每位作者在分析论点时的完整性,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比较。比较每本书里有效而且突出的论点有多少,就可以当作评断其完整性的参考了,这时你会发现能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是多么有用了,突出的词义越多,突出的论述也就越多。

你也可能观察到第四个批评点与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是息息相关的,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这跟全书大纲,作者是否把问题说明清楚,也跟诠释一本书,衡量他多么完满地解决了问题都有关。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